岩土工程师考试

易错题: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平面尺寸20m×40m,埋深8m,基底压力的准永久

来源:网考网岩土工程师 所有评论

根据网考网考试中心的统计分析,以下试题在2019/8/7日岩土工程师考试习题练习中,答错率较高,为:79%
【单选题】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平面尺寸20m×40m,埋深8m,基底压力的准永久组合值为607kPa,地面以下25m范围内为山前冲洪积粉土、粉质黏土,平均重度19kN/m3,其下为密实卵石,基底下20m深度内的压缩模量当量值为18MPa。实测筏板基础中心点最终沉降量为80mm,问由该工程实测资料推出的沉降经验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0.15
B.0.20
C.0.66
D.0.80
网考网参考答案:B,答错率:79%
网考网试题解析:

[解析] (1)计算理论沉降量 基底附加压力p 0 =607-19×8=455kPa ,角点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0.1958 s=4× ×0.1958×20=396mm (2)计算实测沉降与计算沉降的比值= =0.20 本题考点是:求矩形均布荷载中心点的计算沉降与实测值的比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3.5条,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 s=ψ s s'= 式中 s——地基最终变形量(mm); s'——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 ψ s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题干中已给出,为1.0; n——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题中压缩层范围内仅有一层土; p 0 ——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E si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z i 、z i-1 ——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 ——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按规范附录K采用。 根据题干,可得出以下参数: 附加压力:p 0 =607-19×8=455kPa; 压缩模量:题中给出了基底下20m深度内的压缩模量当量值E s =18MPa 计算土层厚度:z=20m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采用角点法计算。将荷载分为相等的四块,荷载块的长、宽分别为:l=20m、b=10m 由 ,查表K.0.1-2,角点平均附加应力系势数 =0.1958 中心点的沉降是角点的4倍,则该荷载中心点的计算沉降为: s=4× ×0.1958×20=396mm 实测沉降为80mm,则由该工程实测资料推出的沉降经验系数为计算实测沉降与计算沉降的比值,即: ψ s = =0.20 document.getElementById("warp").style.display="none";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style.display="block"; 查看试题解析出处>>

相关推荐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