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建筑基坑工程开挖深度为8m,基坑的平面尺寸为:20m×30m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要求,在进行详勘时,包含建筑物、基坑工程在内的平面勘察面积及基坑部分的勘探点深度下列布设合理的是( )
A、20m×30m.8m
B、40m×60m.12m
C、60m×70m.15m
D、60m×70m.20m
A、20m×30m.8m
B、40m×60m.12m
C、60m×70m.15m
D、60m×70m.20m
【单选题】 某砂土场地建筑物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拟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0 m,地层资料如下:0~5 m,黏土,可塑状态;5 m以下为中砂土,中密状态。地下水位为4.0 m,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标准贯入记录如下表所示:
A.测试点深度
B.9
C.11
D.13
E.15
F.17
G.18
H.实测标准贯入击数
I.12
J.10
K.15
L.16
M.20
N.30
A.测试点深度
B.9
C.11
D.13
E.15
F.17
G.18
H.实测标准贯入击数
I.12
J.10
K.15
L.16
M.20
N.30
【单选题】 作用在挡土墙上土压力有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三种,区分土压力的依据是( )。
A.挡土墙的形式
B.挡土墙后填土的类型
C.挡土墙的高度
D.挡土墙的位移方向
A.挡土墙的形式
B.挡土墙后填土的类型
C.挡土墙的高度
D.挡土墙的位移方向
【单选题】已知A、B两点的高程分别为:HA=13.520m,HB=14.020m,试问A、B的高差hAB应为( )
A、-0.500m
B、+0.500m
C、+0.250m
D、-0.250m
A、-0.500m
B、+0.500m
C、+0.250m
D、-0.250m
【单选题】()的场地条件是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的依据。()
A、 设计地震分组和抗震设防烈度
B、 场地类别和建筑场地阻尼比
C、 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D、 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A、 设计地震分组和抗震设防烈度
B、 场地类别和建筑场地阻尼比
C、 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D、 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单选题】常用的距离测量方法有()。
A.卷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
B、卷尺量距、导线测量、光电测距
C.卷尺量距、导线测量、水准测距
D、卷尺量距、视距测量、水准测距
A.卷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
B、卷尺量距、导线测量、光电测距
C.卷尺量距、导线测量、水准测距
D、卷尺量距、视距测量、水准测距
【单选题】岩土工程施工监理不包括( )。
A.工程进度与投资控制
B.质量和安全控制
C.审查确认施工单位的资质
D.审核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
A.工程进度与投资控制
B.质量和安全控制
C.审查确认施工单位的资质
D.审核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
【单选题】关于建筑变形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系统
B.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必须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系统
C.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但不可采用独立系统
D.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必须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但不可采用独立系统
A.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系统
B.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必须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系统
C.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但不可采用独立系统
D.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必须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但不可采用独立系统
【单选题】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确定岩体完整性的依据是()。
A.RQD、
B、节理间距
C.节理密度 D.岩体完整性指数或岩体体积节理数
A.RQD、
B、节理间距
C.节理密度 D.岩体完整性指数或岩体体积节理数
【单选题】某一黄土塬(因土质地区而异的修正系数β0取0.5)上进行场地初步勘察,在一探井中取样进行黄土湿陷性试验,成果如下表所示:
A.取样深度/m
B.自重湿陷系数δzs
C.湿陷系数δs
D.1.00
E.0.032
F.0.044
G.2.00
H.0.027
I.0.036
J.3.00
K.0.022
L.0.038
M.4.00
N.0.020
O.0.030
P.5.00
Q.0.001
R.0.012
S.6.00
T.0.005
U.0.022
V.7.00
W.0.004
X.0.020
Y.8.00
Z.0.001
Z.0.006
A.取样深度/m
B.自重湿陷系数δzs
C.湿陷系数δs
D.1.00
E.0.032
F.0.044
G.2.00
H.0.027
I.0.036
J.3.00
K.0.022
L.0.038
M.4.00
N.0.020
O.0.030
P.5.00
Q.0.001
R.0.012
S.6.00
T.0.005
U.0.022
V.7.00
W.0.004
X.0.020
Y.8.00
Z.0.001
Z.0.006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