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毛石混凝土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宽度b=2.0m,墓础顶面的墙体宽度bo=1.0m,基础台阶宽高比1:1,此时基础高度Ho应符合( )
A、Ho≥0.35m
B、Ho≥0.40m
C、Ho≥0.45m
D、Ho≥0.50m
A、Ho≥0.35m
B、Ho≥0.40m
C、Ho≥0.45m
D、Ho≥0.50m
【单选题】桩顶受有轴向压力的竖直桩,按照桩身截面与桩周土的相对位移,桩周摩擦力的方向( )
A、只能向上
B、可能向上、向下或沿桩身上部向下、下部向上
C、只能向下
D、与桩的侧面成某一角度
A、只能向上
B、可能向上、向下或沿桩身上部向下、下部向上
C、只能向下
D、与桩的侧面成某一角度
【单选题】重力式挡土墙上应设置泄水孔及反滤层、下列( )不是设置的目的
A、使泄水孔不被堵塞
B、墙后土的细颗粒不被带走
C、防止墙后产生静水压力
D、防止墙后产生动水压力
A、使泄水孔不被堵塞
B、墙后土的细颗粒不被带走
C、防止墙后产生静水压力
D、防止墙后产生动水压力
【单选题】有一直立的重力式挡土墙,墙后填土由上下两层土组成,γ、c、φ分别表示土的重度、内聚力及内摩擦角,如果c1≈0,c2>0只有在下列( )种情况下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得到的墙后土压力分布才有可能从上而下为一条连续的直线
A、γ1>γ2,φ1>φ2
B、γ1>γ2,φ1<φ2
C、γ1<γ2,φ1>φ2
D、γ1<γ2,φ1<φ2
A、γ1>γ2,φ1>φ2
B、γ1>γ2,φ1<φ2
C、γ1<γ2,φ1>φ2
D、γ1<γ2,φ1<φ2
【单选题】下列( )选项的岩体结构类型不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的岩体结构分类之列
A、整体状、块状、次块状结构
B、巨厚层状、厚层状、中厚层状、互层和薄层状结构
C、风化卸荷状结构和风化碎块状结构
D、镶嵌碎裂结构和碎裂结构
A、整体状、块状、次块状结构
B、巨厚层状、厚层状、中厚层状、互层和薄层状结构
C、风化卸荷状结构和风化碎块状结构
D、镶嵌碎裂结构和碎裂结构
【多选题】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先后可分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四个阶,下列( )说法是正确的
A、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阶段,勘察范围应逐渐加大
B、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阶段,工作深度应依次加深
C、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阶段,勘察工作量应越来越大
D、初步勘察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水库建筑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选定坝型枢纽布置的地质论证和提供建筑物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A、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阶段,勘察范围应逐渐加大
B、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阶段,工作深度应依次加深
C、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阶段,勘察工作量应越来越大
D、初步勘察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水库建筑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选定坝型枢纽布置的地质论证和提供建筑物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单选题】某软土地基拟采用素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的措施对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收效最小。()
A、 提高桩身强度
B、 减少桩的间距
C、 增加桩长
D、 增加桩的直径
A、 提高桩身强度
B、 减少桩的间距
C、 增加桩长
D、 增加桩的直径
【单选题】高水头压力管道地段,除应查明上覆岩体厚度、岩体应力状态、山体稳定性外,还需进行下列( )项试验。
A、 地应力测试
B、 高压压水试验
C、 岩体注水试验
D、 岩体抽水试验
A、 地应力测试
B、 高压压水试验
C、 岩体注水试验
D、 岩体抽水试验
【单选题】由土工试验测定冻土溶化下沉系数时,下列( )种对冻土溶化下沉系数的说法是正确的。
A、 在压力为零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B、 在压力为自重压力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C、 在压力为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D、 在压力为100 kPa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A、 在压力为零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B、 在压力为自重压力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C、 在压力为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D、 在压力为100 kPa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单选题】在某裂隙岩体中,存在一直线滑动面,其倾角为30°。已知岩体重力为1500 kN/m,当后缘垂直裂隙充水高度为8 m时,试根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01)计算下滑力,其值最接()
A、 1027 kN/m
B、 1238 kN/m
C、 1330 kN/m
D、 1430 kN/m

A、 1027 kN/m
B、 1238 kN/m
C、 1330 kN/m
D、 1430 kN/m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