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对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基底压力的分布,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 )。
A.偏心距e≤L/6,使基底全面积受压
B.偏心距e>L/6,充分发挥基础承载力
C.基底边缘最小基底压力Pmin<0
D.基底边缘最大基底压力Pkmax>1.2fa,fa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偏心距e≤L/6,使基底全面积受压
B.偏心距e>L/6,充分发挥基础承载力
C.基底边缘最小基底压力Pmin<0
D.基底边缘最大基底压力Pkmax>1.2fa,fa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单选题】设沿海地区饱和软黏土地基中一基坑深15m,且由于场地限制,基坑只能竖直或接近竖直开挖,下列( )基坑支护方式最合适
A、桩锚结构
B、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
C、悬臂式护坡桩
D、土钉支护
A、桩锚结构
B、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
C、悬臂式护坡桩
D、土钉支护
【单选题】岩溶地区进行勘探与测试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岩溶地区主要采用综合物探,并在代表性物探异常点布置验证性钻孔
B、可用轻便型、密集型勘探查明或验证土洞
C、岩溶地区钻探时岩芯采取率不得小于80%
D、岩溶地区地下水样试验时,除进行一般项目外,应增加游离CO2和侵蚀性CO2含量分析
A、岩溶地区主要采用综合物探,并在代表性物探异常点布置验证性钻孔
B、可用轻便型、密集型勘探查明或验证土洞
C、岩溶地区钻探时岩芯采取率不得小于80%
D、岩溶地区地下水样试验时,除进行一般项目外,应增加游离CO2和侵蚀性CO2含量分析
【单选题】某工程场地进行了单孔抽水试验,地层情况及滤水管位置见右示意图,滤水管上下均设止水装置,主要数据如下:钻孔深度12.0 m;承压水位1.50 m钻孔直径800 mm;假定影响半径100 m。 试用裘布依公式计算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为( )。(不保留小数)
题2表
A.降深
B.涌水量
C.第一次
D.2.1m
E.510 t/d
F.第二次
G.3.0m
H.760 t/d
I.第三次
J.4.2m
K.1050 t/d

A.降深
B.涌水量
C.第一次
D.2.1m
E.510 t/d
F.第二次
G.3.0m
H.760 t/d
I.第三次
J.4.2m
K.1050 t/d
【单选题】某建筑物条形基础,埋深1.5 m,条形基础轴线间距为8 m,按上部结构设计,传至基础底面荷载标准组合的基底压力值为每延米400 kN,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估计为200kPa,无明显的软弱或坚硬的下卧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进行详细勘察时,勘探孔的孔深以下列( )深度为宜。
A、 8 m
B、 10 m
C、 12 m
D、 15 m
A、 8 m
B、 10 m
C、 12 m
D、 15 m
【单选题】在裂隙发育的红黏土地区,对该土试样进行室内试验应采取( )。
A.K0试验
B.CBR试验
C.渗透试验
D.三轴试验或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A.K0试验
B.CBR试验
C.渗透试验
D.三轴试验或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单选题】采用回转式取土器取样时,下述( )不正确。
A.内管管口至少应与外管齐平
B.内管管口可比外管短50~150mm
C.内管管口应比外管超前,对软土超前量可适当增加
D.对软硬交替的土层,内管的超前量应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A.内管管口至少应与外管齐平
B.内管管口可比外管短50~150mm
C.内管管口应比外管超前,对软土超前量可适当增加
D.对软硬交替的土层,内管的超前量应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单选题】碎石和砾石的分界标志为( )。
A.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50%
B.2mm
C.20mm
D.有棱角的为碎石,无棱角的为砾石
A.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50%
B.2mm
C.20mm
D.有棱角的为碎石,无棱角的为砾石
【单选题】下列几种地貌形态中不属于冻土地貌的是()。
A.石海、石河、石冰川
B、石环、石圈、石带
C.冰砾阜、蛇形丘
D、冰核丘、热喀斯特洼地
A.石海、石河、石冰川
B、石环、石圈、石带
C.冰砾阜、蛇形丘
D、冰核丘、热喀斯特洼地
【多选题】线路工程采空区初勘阶段的勘察重点是( )。
A.查明采空区地表变形和塌陷的分布规律、发展趋势及其诱发的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和规模
B.查明采空区的范围、埋藏深度、空间大小、顶板岩层厚度、地质构造等特点
C.查明建筑物分布情况
D.查明采空区顶板的管理办法、塌落情况和采空空间的充填情况
A.查明采空区地表变形和塌陷的分布规律、发展趋势及其诱发的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和规模
B.查明采空区的范围、埋藏深度、空间大小、顶板岩层厚度、地质构造等特点
C.查明建筑物分布情况
D.查明采空区顶板的管理办法、塌落情况和采空空间的充填情况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