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考网考试中心的统计分析,以下试题在2017/11/5日执业医师考试临床执业医师习题练习中,答错率较高,为:85%
【单选题】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
A.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B.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C.抑制因子X的激活
D.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E.增强抗凝血酶III活性
网考网参考答案:E,答错率:85%
试题解析:
☆☆☆考点12:抗凝;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而不发生凝固,即使在生理止血时,凝血也只限于受损伤的局部,并不蔓延到其他部位,这是因为正常血管内皮是光滑完整的,血液内也不含有因子Ⅲ,因此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均得不到启动。另外,血浆中有许多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Ⅲ、肝素、蛋白质C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抗凝血酶Ⅲ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脂蛋白,它能封闭凝血因子Ⅸa、Ⅹa、Ⅺa、和Ⅻa的活性中心,便这些凝血因子灭活,而起抗凝作用。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肝素是一种强抗凝剂,其主要的抗凝机制是: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质结合(如抗凝血酶Ⅲ和肝素辅助因子Ⅱ),增强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当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后,可使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100倍,对凝血因子Ⅻa、Ⅺa、Ⅸa、和Ⅹa的抑制作用大大增强,从而达到抗凝目的。外科手术时常用温热盐水纱布等压迫止血,这是因为纱布可激活因子Ⅻ及血小板,加之适当地加温可使凝血反应加速而促进止血。此外,在临床工作中可采用柠檬酸钠、草酸镀和草酸钾与Ca2+结合而除去血浆中的Ca2+而进行体外抗凝。查看试题解析出处>>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