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2岁,上前牙变黑,无疼痛及不适。检查:上颌|1近中邻面釉质呈黄褐色。表面探粗糙感。探诊无疼痛和不适。舌侧边缘嵴及唇面完整。
诊断应考虑为
A、浅龋
B、中龋
C、深龋
D、牙本质浅层龋
E、牙本质深层龋
网考网参考答案:A
网考网解析:
对于本题的选择,要明确的知识点是浅龋、中龋、深龋的表现,注意区别一下。
浅龋:位于牙冠部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的早期表现为龋损部位透出墨浸状,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卡住探针尖端。平滑面上的早期浅龋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随着时间延长和龋损继续发展,可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邻面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发现,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浅龋位于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时也无明显反应。
中龋时,病变的前沿位于牙本质浅层。牙本质因脱矿和有机质溶解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中龋时患者对冷热酸甜食物敏感,冷刺激尤为明显,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除有软化的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明显。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惹,可发生保护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变发展。中龋有其典型的临床特行,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但位于邻面的深龋以及有些隐匿性龋洞,外观仅略有色泽改变,临床检查较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常有食物嵌入洞时的短暂疼痛症状,但没有自发性疼痛。遇冷热甜酸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比中龋更剧烈。龋洞探诊时敏感,常规温度测验反应正常。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