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女性,65岁,冠心病心绞痛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为
A. Ⅱ、Ⅲ、avF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 V1~V4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C. V1~V4出现冠状T波
D. 频发室性早搏
E.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网考网参考答案:B
网考网解析:
大部分AMI患者作系列心电图检查时,都能记录到典型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心电图的系列观察,是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和定位的有用方法? 1)。特征性改变有 Q波心肌梗死者,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以下特征性改变:①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②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③T波倒置,往往宽而深,两肢对称。 2)。动态性改变 有Q波心肌梗死者:①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②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到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以后70%~80%永久存在;③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2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④数周至数月以后,T波呈V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到数年内逐渐恢复。 3)。定位和定范围 有Q波心肌梗死的定位和定范围可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数来判断。 查看试题解析出处>>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