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解答题】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1]
正如在社会中,每个人的能力总是在动荡的情况下而不是在其他情况下发挥出来,所以同样隐蔽在自然中的事情,只是在技术的挑衅下,而不是在任其自行游荡下,才会暴露出来。
——摘自培根《新工具》
我们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证实组合的结果。
——摘自狄德罗《对自然的解释》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直到今天,犹太人还不会改变其特性。他们的原则,他们的上帝,仍是最实践的处世原则。
——摘自《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
[材料2]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便是行。
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
——摘自王守仁《答友人问》《传习录下》
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身和非我。
理智是一种行动,绝对不再是什么。
——摘自费希特《“知识学”引论》
实践理念比以前考察过的认识的理念更高,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实践的理念即行动。
——摘自黑格尔《逻辑学》下卷
[材料3]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交错点=人和人类历史的实践。
——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关于实践的观点。
(2)分析材料2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
(3)谈谈对材料3关于实践观的理解。
网考网解析:
试题答案:(1) 材料1中旧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狄德罗等虽肯定了作为实践形式之一的科学实验的能动作用,但他们只是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肯定了科学实验这种具体的社会实践形式的作用,并没有对实践概念做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和论证,因此,他们的实践观是片面的。例如,费尔巴哈提到实践,认为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能够解决,但他说的实践只是个人的生活实践,是饮食男女、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或是卑鄙的利己主义活动,他完全不理解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 (2) 王守仁和费希特的知行观把行归结为知,是把客观实践消融于主观精神活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践观。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人们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用客观存在的观念来克服理念的片面主观性;另一方而,是用实践的观点克服客观理念的片面性。前一方面属于观念的理性活动,后一方面属于观念的实践活动。在他看来,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从主观的观念达到客观真理,但是在黑格尔那里,实践只不过是他虚构的“绝对观念”这种客观精神的自我运动的一个环节,仍然只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 (3) 材料3中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地分析了实践的本性,认为必须在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对立统一中去把握实践。从历史来看,劳动实践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并使统一的物质世界分化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对立的方面,与此同时正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才使人们的主观意识能够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并改造物质世界。因此,实践既是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对立的基础,又是使对立双方达到统一的基础。 答案解析:暂无解析
document.getElementById("warp").style.display="none";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style.display="block";
查看试题解析出处>>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