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

解析:患儿,男,出生时Apgar评分4分,生后2天,嗜睡,肌张力减退,瞳孔缩

来源:网考网执业医师 所有评论

【单选题】患儿,男,出生时Apgar评分4分,生后2天,嗜睡,肌张力减退,瞳孔缩小,时而出现惊厥,头颅CT扫描,可见右叶有低密度影。
该患儿临床诊断最大可能为( )。
A.新生儿窒息
B.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
D.新生儿硬膜下出血
E.核黄疸
网考网参考答案:B
网考网解析:

 考点: ☆☆☆☆考点2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 1.支持疗法 (1)供氧 选择适当的给氧方法,保持PaO2在6.65~9.31kPa(50~70mmHg)以上,PaCO2在5.32kPa (40mmHg)以下,但要防止PaO2过高和PaCO2过低。 (2)纠正酸中毒 应改善通气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在此基础上方可使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3)纠正低血糖 按每分钟6~8mg/kg输注葡萄糖,使血糖>3.36mml/L(60mg/dl),但应注意防止高血糖。 (4)纠正低血压 输注多巴胺,每分钟5~15μg/kg,可合用多巴酚丁胺,每分钟2.5-10μg/kg,应从小剂量开 始逐渐增加用量。 (5)控制补液 每日液量控制在60~80ml/kg。 2.控制惊厥 首选苯巴比妥钠,负荷量为20mg/kg,15~30分钟内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可加 用10mg/kg;以后每日维持量为5mg/kg。如惊厥未控制,可配合使用地西泮(安定),剂量为每次0.3 ~0.5mg/kg,静脉两药合用时应注意呼吸抑制的可能性。 3.治疗脑水肿 出现颅内高压症状者可用甘露醇,首剂0.5~0.75g/kg,静脉推注,以后可用0.25~0.5g/kg, 每4~6小时1次。是否使用地塞米松意见不一,剂量为每日0.5~1.0mg/kg,分4次静滴,48小时后 减量,一般仅用3~5天。 ☆☆☆☆考点2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临床表现; 围生期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为缺氧缺血性 脑病,足月儿多见,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它的临床表现: 1.轻度 临床表现较轻,出生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常呈现淡漠与激惹交替或过度兴奋,有自发或刺激 引起的肌阵挛,颅神经检查正常,肌张力正常或增加,拥抱反向增强,其他反向正常,瞳孔扩大, 心率增快,3~5天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很少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2.中度 出生24~72小时症状最明显,意识淡漠、嗜睡,出现惊厥、肌阵挛、下颏抖动、肌张力减退、 瞳孔缩小、周期性呼吸伴心动过缓,1~2周后逐渐恢复,但意识模糊进入浅昏迷并持续5天以上者 预后差。 3.重度 临床表现常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出生至72小时或以上症状最明显,出现昏迷,深浅反射及新 生儿反射均消失,肌张力低下,瞳孔固定无反应,有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常伴 惊厥。死亡率高,幸存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由于选择性脑损伤的结果,临床上可出现两种不同的综合征;病变如在两侧大脑半球,其特点 是惊厥发作常在生后第1天内出现,对抗惊厥药不敏感,同时有前囟隆起、颅缝分裂等脑水肿症状 体征;病变如在丘脑、脑干核等处,其特点是婴儿惊厥持久,肌张力减低,有脑干功能障碍如瞳孔 固定,无吸吮和吞咽反射等,但无脑水肿症状。此两种临床综合征可重叠出现。 查看试题解析出处>>

相关推荐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