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易错题(2015-12-21) |
第1题:麦琪的礼物(节选) 屋里两扇窗户中间有一面壁镜。读者也许见过房租8元钱的公寓里的壁镜。一个非常瘦小灵活的人,从一连串纵的片断的映像里,也许可以对自己的容貌得到一个大致不错的概念。德拉全靠身材纤细,才精通了这种艺术。 突然她从窗口转过身来,站在镜子面前。她的两眼晶莹明亮,但是在二十秒钟内她的脸失色了。她很快地把头发解开,叫它完全披散下来。 且说,杰姆斯•狄林汉•杨夫妇有两样东西是他们特别引以自豪的。一样是杰姆三代祖传的金表。另一样是德拉的头发。如果希巴皇后住在气窗对面的公寓里,德拉总会有一天把头发悬在窗外去晾干,只是为了使那位皇后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纳。如果所罗 门王做了看门人,把他所有的财富都堆在地下室里,杰姆每次经过那儿时会掏出他的金表看看,让所罗门嫉妒得吹胡子瞪眼。 这时德拉的美丽的头发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波浪起伏,金光闪闪。头发一直垂到膝盖下,仿佛给她披上一件衣服。她又神经质地很快地把头发梳起来。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在那里,有一两滴泪水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 她穿上她那褐色的旧外套,戴上她那褐色的旧帽子。眼睛里还留着晶莹的泪光,裙子一摆,她飘然走出房门,走下楼梯,来到街上。 她走到一块招牌前停住了,招牌上面写着:“莎弗朗尼娅夫人经营各种头发用品。”德拉跑上一楼,一面喘着气,一面定下神来。那位夫人身躯肥大,肤色白得过分,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和“莎弗朗尼娅”这个名字太不相称。“您要买我的头发吗?”德拉问道。“我买头发,”夫人说,“把你的帽子脱下来,让我看看你的头发什么样儿!”那股褐色的,小瀑布泻了下来。“20块钱。”夫人用熟练的手法抓起头发说。“赶快把钱给我。”德拉说。啊!随后的两个钟头仿佛长了玫瑰色的翅膀似地飞掠过去了。请不要理会这种杂凑的比喻吧!总之,德拉为了给杰姆买礼物,搜索了所有的铺子。 16、根据故事的具体情境,说说德拉为什么“脸失色了”。(3分) 。 17、写出文中与德拉的头发“特别引以自豪的”相照应的描写文字。(3分) 。 18、“裙子一摆”“飘然走出房门”的表达预示的是什么?(3分) 。 19、用一句话概括这段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 。 |
【分析题】: |
第2题:[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
【分析题】: |
第3题:下面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为加人WTO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多边会谈,朱容基的一句“头发都谈白了”道出了无限感慨。 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C、孩子们撒着嘴说:“不,没有谁爱我们。”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这么忙,还要为你们洗衣做饭。” D、关键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
【单选题】: |
第4题:根据下面提供的条件填空:(4分) ①《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②《陋室铭》中描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句子是: 。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 ④,中间小谢又清发。 |
【分析题】: |
第5题:最美的眼神 ①一所重点中学百年校庆时,恰逢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雒老八十寿辰。雒老师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所教过的学生,许多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教授、学者以及活跃在时代前沿的IT精英。是什么原因使雒老师桃李满天下呢?学校决定在百年校庆之际,把这个谜底揭开。 ②于是,学校给雒老师教过的学生发出一份问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雒老师的哪些方面最让他们满意。五花八门的答案很快反馈了回来,有人认为是他渊博的学识,有人认为是他风趣的谈吐,有人认为是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是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有的学生说喜欢他营造的课堂氛围,有的学生干脆说,雒老师的翩翩风度是他们最满意的。 ③然而,学校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在学校看来,这些闪光之处,也可能是其他老师所具有的,并没有什么代表性。仓促之中,学校在众多的学生中,选出100位最有成就的人。学校认为这100位学生的成功,肯定或多或少受到了雒老师的影响。为了得出较为一致的答案,这次的问题很简单:你认为,雒老师的哪一方面对你的人生影响最大? ④答案很快就以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了回来。出乎预料的是,这次的答案居然惊人地一致。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雒老师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眼神。 ⑤这个轮到组织者为难了,本来他们打算通过这种问卷的形式,揭秘雒老师,同时把得到的答案,作为学校的传家宝流传下去;然而“眼神”这个答案非但没能起到揭秘的效果,反而使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了。 ⑥百年校庆的日子很快到来了。庆祝大会隆重地举行,校长讲完话后,便是各界名流的致辞。一位知名的教授上台,先向端坐在中央的雒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说:“今天我有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聚一堂,首先得感谢雒老师。我刚上这所中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差,说实话,那时我已经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正是雒老师,把我从困难中拯救了出来。此前母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雒老师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他那会说话的眼神。是的,那时候,同学看不起我,父母对我也失去了信心,然而,雒老师的眼神中流动着的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我自卑和沮丧的心。我就是从他的眼神中得到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另一位学者致辞的时候,笑着说:“上中学的时候,我最讨厌老师的偏袒,比如偏袒成绩好的,偏袒女生,导致我很厌学。雒老师公正无私的心底,像一方晴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种公正的力量,这使我的心也变得晴朗起来……” ⑦后来上台的学生中,大凡雒老师教过的,无一例外地谈到了雒老师的眼神。有人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有人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在安静中透着温和;有人认为雒老师的眼神中蕴满父亲般的慈祥;有人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地荡涤着人的心灵…… ⑧事实上,大会开到这里已经非常成功了。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最后,有一位50多岁的教师在事先没被邀请的情况下,走上了大会主席台。他说:“我也是雒老师的一名学生,而且在一所中学也教了二十几年的书。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让自己也像雒老师一样,把最美的眼神传递给学生。开始的时候,我总不能做好,后来我渐渐发现,能够传递这样美的眼神的人,需要的并不多,那就是你必须有一个满浸着人间大爱的灵魂。这样的一个人,才会生长出最人性的枝蔓,才会浸溢出爱的芳香。” ⑨他讲完之后,台下顿时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永远胜于其他形式。那一天,学校得到了他们最想要的答案。 27、学校寻求他们最想要的答案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雒老师的眼神为什么是最美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雒老师眼神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果没有第⑧段,文章也很完整。那么,这一段还有没有必要?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在塑造雒老师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你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请写出你想说的话来。(5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题】: |
第6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蓓蕾(bèi) 毗邻(bǐ) 讥诮(qiào) 应酬(chóu) B.蛮横(hèng) 强劲(jìng) 症结(zhēng) 连累(lèi) C.忏悔(chàn) 谛听(dì) 莠草(yòu) 谙熟(ān) D.撰稿(zhuǎn) 玷辱(diàn) 悖逆(bèi) 曲解(qǔ) |
【单选题】: |
第7题:观 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8.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
【分析题】: |
第8题: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4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 ②尉果笞广() ③汝之不惠() 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2、下面句子中的“之”和“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辍耕之垄上B、君之病在肌肤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D、久之,目似瞑 13、这两段文字中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甲〕文哪句话表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决心?〔乙〕文哪句话可以看出愚公移山的决心?(3分) 答: 。 14、把下面三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 ④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 。 |
【分析题】: |
第9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今天的清华学子回眸历史照壁的时候,那一串串光芒四射的名字照耀得他们无法自持,他们无法想像那样一个大师云集,遍地学问的岁月, 。他们只好逃离了, ,才不必背上历史的沉重叹息。 ①那所人文峥嵘,格物繁茂的清华,那块时贤们须仰视方及的圣地 ②那块时贤们须仰视方及的圣地,那所人文峥嵘、格物繁茂的清华 ③逃进知识和成功对每个人都是空白的地方,逃进美国,逃进图书馆,逃进实验室 ④逃进实验室,逃进图书馆,逃进美国,逃进知识和成功对每个人都是空白的地方。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单选题】: |
第10题:罴(①) 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 搏(⑥) 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 】: 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 貙(chū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 挽:拿来。 14.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 ( 3 分)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 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 ( 2 分) 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 C 、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 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 分)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意思: 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分) |
【分析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