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维生素事例)
A.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
B.掌握用药时间
C.针对病因积极治疗
D.区分治疗性用药和补充摄入量不足的预防性用药
E.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不利影响
<1> 、日服25万~50万U维生素A数周以上可引起慢性中毒
A、
B、
C、
D、
E、
<2> 、给予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或低钙血症患者维生素D属于治疗用药
A、
B、
C、
D、
E、
<3> 、液状石蜡减少脂溶性维生素A、D、K、E的吸收,并促进它们的排泄
A、
B、
C、
D、
E、
<4> 、餐后服用维生素,避免水溶性维生素较快地通过胃肠道,促进油溶性维生素溶解
A、
B、
C、
D、
E、
网考网参考答案:A、D、E、B
网考网解析:
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急性中毒可发生于大量摄取维生素A(成人超过150万U,小儿超过7.5万-30万U)6h后。患者出现异常激动、头晕、嗜睡、复视、头痛、呕吐、腹泻、脱皮,婴儿头部可发现凸起肿块,并有躁动、惊厥、呕吐等颅内压升高、脑积水、假性脑瘤表现。每日服用25万-50万U的维生素A长达数周甚至数年者,也可引起慢性中毒。孕妇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还可导致胎儿畸形。
区分治疗性用药和补充摄入量不足的预防性用药:在治疗性用药时,使用维生素的指征应明确。
预防维生素D缺乏,成年人口服一日0.01-0.02mg(400-800U);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性用药,成人口服一日0.0235-0.05mg(1000-2000U);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成人口服一日
0.25-1.5mg(1万-6万U),最大量一日12.5 mg(50万U)。用以治疗低钙血症时,需要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治疗维生素D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予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
掌握用药时间:如水溶性维生素B1、B2、C等宜餐后服用,因此类维生素会较快地通过胃肠道,如果空腹服用,则很可能在人体组织未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就被排出。此外,脂溶性维生素A、D、E等也应在餐后服用,因餐后胃肠道有较充足的油脂,有利于它们的溶解,促使这类维生素更容易吸收。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