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来源:网考网教师资格证 所有评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

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的发展阶段。“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是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故本题选 B。

2.“当其可之请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xùn);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

有()。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记》中句子的含义是“事情没有发生

就先防止,这叫做预防;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这叫做及时;循序地而不越级地进行教育,这叫做顺应自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叫做观摩。这四点就是教育成功的因素。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禁止,就要遭到阻力,不易纠正了;如果时机错过以后才去学习,学起来就会劳苦不堪,不易有成就了”。说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对儿童进行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故本题选 B。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在世界各地办孔子学院目的是为了传播中国的文化,故本题选 D。

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

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癸卯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是它没有实施。故本题选 B。

5.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类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

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

C.理论性文献

D.经验性文献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文献检索。事实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古今中外已经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事实资料,如文物、教育史学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故本题选 A。

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 )。

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轻微脑震荡建议 24 小时内冷敷,目的是减少渗出、出血。24 小时后热敷目的是促使淤血、血肿消散。所以教师不应该热敷,这样会导致学生出血。故本题选 D。

7.三(1)班现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

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品德评价法即班主任根据学生守则、中小学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评判,以促进助人为乐的学生并张贴运用的是品德评价法。故本题选 D。

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趋避式冲突是指个体的目标既可以满足需要,但又对自己构成威胁,使得个体想接近这个目标的同时又想躲避它。题干中小斌想得高分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的心理冲突属于趋避式冲突。故本题选 C。

9.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

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题干中同学们对蝴蝶的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属于无意注意。故本题选B。

10.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生理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奥苏伯尔等人将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一般情况下,认知内驱力大多是从好奇倾向中派生出来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指的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家长和同伴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努力学习的需要。小红因为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认知内驱力。故本题选 A。

11.丽丽花 10 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 5 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 )。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与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适当过度学习是指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学习效果最好。题干中丽丽花 10 分钟背诗,然后又继续读了 5 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适当过度学习,故本题选 D。

12.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

渐克服了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正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正强化法是指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次发生;而得不到奖赏的行为出现的次数就会逐渐减少。王老师通过鼓励、表扬小明上课发言的行为,使他逐渐克服了不敢发言的胆怯心理,这种方法是正强化法。故本题选 A。

13.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分成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布卢姆等人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教学

目标分类理论,将教学活动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故本题选 C。

14.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张

试卷具有较好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方法。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

性,即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题干中的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两个平行班进

行测试,学生成绩基本一致,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故本题选 A。

15.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

应的调整,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 )。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转换性

D.可度量性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根据题意,课程结构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调整,说明课程结构具有可操作性。故本题选 A。

16.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

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

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

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特征。《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题干中的表述即是开放性特征的具体表现,故本题选 C。

17.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

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这属于( )。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直接导入,是一种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课题的方法;经验导入法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导入新课的方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知识的学习;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幻灯片、录像等手段导入教学的方法。张老师在讲课之前直接开门见山点出学习课题,采用的是直接导入法。故本题选 A。

18.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这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

当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

觉进行思维的,说明了小学生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思维要遵循直观性原则进行教学,使学生易于

理解。故本题选 B。

19.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资源的分类。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文字性课程资源和非文字性课程资源。故本题选 D。

20.《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

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研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 3—6 年级的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故本题选 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困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国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要求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协调发

展;

3)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独立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

2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小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不同学科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主要有四种特点:

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2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班级管理。

建立良好的班风的基本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班干部;

3)建立正常的班级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24.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荣获第 62 届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说:“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应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师应用技巧、爱心、知识去引导他们,去实现这一切。”

问题:(1)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新课改的理念。

1)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直接关系到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对学生充满期待和信心,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探索和学习;并将学生始终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坚信学生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2)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导有两个任务,一是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活动;二是帮助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很多的学习方法与态度是向老师学的。因而教师要能根据课堂中学生的认识、兴趣、注意力等特点灵活运用教材,寻求与学生学习的共鸣点,贴近生活进行学习。

其次,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做“铺路石”。在学习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个人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有利的“平台”,使他们在这“平台”上能充分体现出自己学习的价值和成果。

25.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二:

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同学们要从生活中捕捉各种作文素材。”李老师正说着,忽然一位同学说:“不对,作文材料不像浪花,而是各种各样的小鱼,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捕捉更多有价值的‘小鱼’。”听到这么一句话,李老师很生气,想斥责他上课乱说话,后来李老师使自己冷静下来,平静地说:“这样的想法和比喻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想法的同学?”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比李老师原来的比喻要好很多。

问题:(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2)谈谈教学过程种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教学实践的相关内容。

1)李老师面对学生的忽然“发难”,能够正确、灵活、民主的处理。体现了李老师本身的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对教学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师就可以灵活的处理偶发事件,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的作用。材料中李老师一开始很生气,调整好情绪之后,正确的对待了学生的反驳,表扬并激发了更多学生的想法,使得比喻更加具有趣味性,促进了课程资源的生成,激发了课堂气氛。

2)“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预设”的相互矛盾。于是认为应该忽略预设。其实,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重视预设。预设和生成是需要同时努力关注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教师应该认识到:

①课堂上的生成是必然的,不单单是备课不足造成的。

②课堂生成也是教学资源,应该在课堂预设时估计到,并巧妙的运用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③要对课堂“生成”本身有恰当的评价,以此来推进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 2 小题,任选一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一小题

计分,共 40 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潭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

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26.【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日月潭》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景。作者以日月潭具体位

置,名字的来历,以及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那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主要的写作特点是寓情于景,通过不同时期的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2)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可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语言之

美。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谈话导入的方法:

课程开始后,教师可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请把你们去过的地方指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吧。”在同学们介绍完自己去过的地方后,教师可说:“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从而导入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轻松有趣,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唤起学生的日常经验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程打下基础。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回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数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数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1)运算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四则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与学生的数学概念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达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计量观念。运算能力的较高发展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运算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正确地、快速地、合理灵活地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上,表现在数和式的熟练而丰富的恒等变式上,表现在基本数量关系的等价变换上。

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②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④加强练习,严格训练。

2)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

教师可提问:“妈妈要去超市买东北大米,每斤是 12 块钱。妈妈买了 15 斤。妈妈带了 200 元钱。请同学们帮妈妈算算。妈妈带的钱够吗?”

这样的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帮妈妈算一算的小任务,能够激起小学生好奇、好学的性格。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猜测来获得答案,从而提高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本课的学习内容。

 

相关推荐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