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预览
2008 年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所属考试:
社会工作者考试
试卷分类:
中级社会工作者
试卷类型:
真题
试卷答案:
有
练习费用:
免费
进入考试
收藏考试
更多考试
试卷简介
2008 年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题型为真题,本试卷由网考网免费提供给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社会工作者考生练习使用,包含答案。
试卷预览
第
1
题:
刘先生,男,34
岁,大学本科学历,原是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一年前遭遇一场交通事故,造成双腿截肢并因此失去了工作。
刘先生的妻子在房地产公司工作,虽收入不错,但工作很辛苦,无暇照顾刘先生。刘先生 的儿子 10 岁,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出事后,刘先生的母亲搬过来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但自己的身体也不太好,
照顾起来明显感到吃力,
社区中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可以为刘先生提供照顾和康复服务。
一年来,刘先生身体逐渐康复。但他一直无法接受被截肢的事实,情绪很坏,常常一个人躺着发呆,还会默默地流眼泪,也不愿与家人交谈,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以前,刘先生是一个性格开朗、很爱交往的人,有很多朋友。现在他根本不愿意见朋友,朋友打电话来,他也常常不接。
刘先生的妻子很担心丈夫的状况,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
1.根据案例资料运用优势视角,从环境的优势、个人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四个方面来评估刘先生的资源
第
2
题: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咸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
常年在外奔忙。 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 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
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 但他的成绩现在却是全班最差的; 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 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 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 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
第
3
题:
社区矫正对象大勇,男,20岁。大勇10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随母亲生活。母亲一直忙于生计,无暇管教他。大勇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易冲动,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初中时大勇 在学校里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后来上职校时因打群架被学校劝退,一直闲散在社区。
前些日子,得知自己的朋友被人欺负,大勇伙同一帮“兄弟”前往报仇,将人砍伤后被捕获刑,成为社区矫正对象。 社会工作者在与大勇交往中发现他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包括看不惯邻居的霸道,恼火 母亲的唠叨,抱怨父亲不管他,厌恶民警的管教,不满昔日哥们的炫耀等。在与大勇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及充分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决定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法帮助大勇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在情绪问题处理方面,社会工作者和大勇一起商量设定一些测量愤怒的指标,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摔打东西、控制不住地发火、想打人等。在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前,社会工作者要求大勇记录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发生的原因、当时的情境、自己的反应等,以此作为评估依据。 从第四周开始, 社会工作者
第
4
题:
某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社区中有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该社区中有全日制公办小学、公办中学、民工子弟学校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数在民工子弟学校学习,也有少部分进入公办学校。
平日里, 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少往来和交流。
有一些本地居民子女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近社区内新建了社区活动中心,里面有计算机房、健身房、乒乓球室、图书室等,基本设施 齐全。社区内的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喜欢在课余时间去社区活动中心娱乐。
但最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居民子女经常在社区活动中心内发生冲突甚至打架,社区居民感到十分不满和不安。
社会工作者接到居民求助后,决定开办一个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社区服务项目。
问题:依据通用过程模式的规范要求,结合本案例设计一份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社区服务计划书。